论小儿“虚汗”的误区

评论252

小孩出汗,家长着急。来一个说:“娃娃虚汗咋办?”,来第二个说:“我们孩子虚汗这么多,怎么长得好呢?”。一些医生听后就随其缘,也说:“虚汗嘛,咱就补虚摄汗”。家长听了很高兴,因为自己的虚汗观得到了证实。厂家更没有闲着!不是大家都说虚汗嘛!于是取名“虚汗停”应该有市场,于是“龙牡壮骨冲剂”这样响当当的名字应该被接受。的确,在这些药物出来的当初真还有市场。老板们一边数钱,一边为自己的创意而兴奋。

但后来怎样?无一例外,流行不久就衰退。

因为,小儿虚汗这一命题本身有问题。越补,汗会越多。

如何看待小儿出汗呢?

1.较之成人,小儿本身更容易出汗。即小儿多汗是生理而非病理现象!《素问·阴阳别论》将汗液产生的必要条件归纳为“阳加于阴谓之汗”。汗首先是阴液。能出汗只有两种情况,一是表明体内阴液充足,即“不差水”。二是,阴液的丧失。这是因为出汗本身就是阴液离开身体而从皮肤蒸发了。其实,单纯阴液,如果没有阳气蒸发,那是跑不出去的。小儿本身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快,代谢快,阳热太过,更容易加于阴,蒸腾而变为汗。所以,小儿在出汗中阳气生长(变蒸的主要表现),在出汗中排出邪气,在出汗中体内阴液得到转运。孩子越小,出汗越多。正常儿童的出汗量肯定比成人多。正如古人所说:“儿多汗而无其它症候者,不作疾病论述”

2.病理情况下小儿汗出以实(内热)为主。生理上,小儿为纯阳之体,保育上小儿普遍比成人穿得多,活动上小儿易动,病理上小儿热病多于寒症(十热九寒)。所有这一切使小儿体内阳热较为亢盛。有更多的“阳”将加于(蒸迫)阴液,而产生过多的汗。

3.小儿虚汗有,但较少见。考小儿虚汗。有阳虚之汗,即自汗和阴虚之汗,即盗汗。阳虚自汗表现为动则汗出,动则喘喝,体质特差。为典型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一般小儿汗出除了汗多,很难有阳虚的其它症状支撑。阴虚盗汗,则以甲亢和肺痨为代表。症见潮热,盗汗,消瘦,久咳嗽,烦渴,舌红,脉细数等。而临床所见之小儿盗汗,除了出汗。其实很难有其它阴虚的症状。

4.汗症的治疗在于调节阴阳。其中,因为阳热是小儿汗出的主要病机。临床正因为从阳热思考小儿汗出。我们主要运用清天河水清心火,清天柱骨清胃火,水底捞月清气分实热,揉太阳疏风清热,揉二马和揉肾顶以滋阴清热,点三阴交和涌泉以引火下行,使其不得蒸腾于阴液等各种清热方法来止汗。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在药物方面,我们喜欢用竹叶,石膏,知母,北五味,栀子等内服,有一定的止汗作用。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