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善恶之见

评论806

看《了凡四訓》有幾段話不好理解,湊巧在這裏看到譯文,所以現摘錄至此。

原文:

1,何謂是非?魯國之法,魯人有贖人臣妾于諸侯,皆受金于府,子貢贖人而不受金。孔子聞而惡之曰:賜失之矣。夫聖人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獨适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衆,受金則爲不廉,何以相贖乎?自今以後,不複贖人于諸侯矣。

 

2,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謝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魯國多拯人于溺矣。自俗眼觀之,子貢不受金爲優,子路之受牛爲劣;孔子則取由而黜賜焉。乃知人之爲善,不論現行而論流弊;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現行雖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則似善而實非也;現行雖不善,而其流足以濟人,則非善而實是也;然此就一節論之耳。他如非義之義,非禮之禮,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當抉擇。

 

3,何謂與人爲善?昔舜在雷澤,見漁者皆取深潭厚澤,而老弱則漁于急流淺灘之中,恻然哀之,往而漁焉;見争者皆匿其過而不談,見有讓者,則揄揚而取法之。期年,皆以深潭厚澤相讓矣。夫以舜之明哲,豈不能出一言教衆人哉?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轉之,此良工苦心也。

了凡四训善恶之见

譯文:

1,魯國有一條法律規定,如果能從别的國家把魯國的居民、公民用錢贖回來(譬如說在打仗當中,被人拉去做俘虜的),政府就會發給他獎金。孔子的學生子貢很有錢,他就爲魯國去贖人。贖了人以後,政府給的獎金他卻不接受。我們看子貢好像很清廉,做善都不要報酬。可是孔子聽說了之後,反而批評子貢,說:“你做錯了,要知道聖賢人做事情可以移風易俗,你做了好事,把人贖回來又不接受獎勵,認爲接受獎勵就不廉潔。因爲你很富有,可以不要這些獎勵。但那些比你窮的人,他們可能就不去做了。因爲贖了人,如果接受政府的獎金,跟你一比就會顯得不廉潔;如果不接受獎金,生活可能會陷入困境。所以你的這種做法,反而會讓很多人退心。這樣的話,恐怕魯國以後就沒有人去贖人了。”

 

2,孔子另外一個學生子路,有一次走在路上,發現有一個人掉到了水裏,于是子路馬上就下去救,把他救上來了。那個人非常感激,爲了報答救命之恩,就送給子路一頭牛做爲感謝,子路看他很真誠,就高高興興地把牛收下了。我們看子路,怎麽做了好事,還要人家的報酬?但是孔子看到這種情況就很高興。還贊歎他說:“你做的對。爲什麽呢?因爲你帶動了一個好的風氣,今後,咱們魯國就會有很多人效仿你,見人有難,就去相助。”

 

3,這是講舜王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在山東,有一個叫雷澤的湖,當時有很多人在那裏打魚,大家都争着到深潭去。因爲深潭的魚比較多,年老的人往往争不過年輕人,隻好在那些急流淺灘的地方去打魚。舜看到這種情況,心裏覺得很難過,也很同情這些老年人。他就想,如何能扭轉這種社會風氣,讓大家懂得敬老愛老,懂得互相謙讓。于是他也去打魚,他隻去急流淺灘,主動把那些深潭厚澤和好的地方讓給别人。如果看到有人讓出來好地方,他就大力贊歎:你這個人真好,能夠如此謙讓。從來不批評那些争搶的人,隻是贊歎禮讓的人。結果過了一年以後,社會風氣真的改正過來了,大家也都懂得了禮讓,懂得把好的地方讓給那些老人家。改變社會風氣從我做起。本來舜可以講一句話,号召大家不要争搶,應該禮讓,這樣完全可以行得通,因爲他是很有威望的人。但是他不說,隻是自己做一個好樣子,以身作則,而且隐惡揚善,用這種方法,徹底地讓大家覺悟,這是舜的良苦用心。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