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经、清心经和补肝经、补心经–附真实案例

评论677

南建英正在推一个约5岁的孩子。孩子嗓子里吭吭哈哈,脖子不时扭动。

不用说,肯定是抽动症。

孩子从3岁开始发病。妈妈带着他已经跑了很多大医院,咨询了数不清的专家。有位中医中药中有蜈蚣、全蝎、乌梢蛇,看到都害怕;另一位中医开出了珍珠粉和龙齿,那可是沉甸甸的金石。均要求孩子冲服。孩子很勇敢,很听话,真地皱着眉给生吞了下去。但是这些药并没有息到风,潜到阳,止住抽搐。

经别人介绍,她寻求小儿推拿。在南建英诊所,她看见了希望。治了3个疗程,孩子症状明显改善,不抽了,基本能控制住自己。

“这个病病程长,易反复,且抽搐部位和形式会不断变化”我告诉孩子妈妈。

“是的!才好3个月,前几天爸爸责备他,又发病了。过去挤眉弄眼,这次嗓子不舒服,干咳。我们还以为感冒呢!”

“不会是感冒,还扭脖子,应该是抽动症病情变化”

“对!南大夫也说抽动症复发”

我开始观察南建英推拿。

对于我来说,看实操永远比听理论重要。因为中医各家学说太多,任何中医医生面对任何病人和任何病种都会有不一样的认识和体会,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中医理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扯不清,道不明。所以,学习总结的时候,最好先摒弃属于个人的理论而专注于实践,将有效的实操总结提炼出来,更有意义。

我默默地盯着。

我发现,南建英在患儿左手的食指和中指上既有从指根推向指尖,又有从指尖推向指根。

“会不会观察错了呢?” 因为就方向上下而言,传统小儿推拿规定上推为补,下推为泻。

当她推孩子右手的时候,我两眼凝在了她的手上。

没错!的确,她既有向下离心推,又有向上向心推。

推拿结束后,我求证“你用了补肝经,补心经??”

“你观察得好仔细”南建英向我投来一笑。

“为啥要补呢?这可是学科之大忌!”

目前学术界,肝经是基本不补的。心经也补得少。有些流派万不得已补了心经,都还要添一句“补后加清”。总之,谆谆教导,反复提醒,怕补心补肝,引火烧身,招风致惊,导致抽搐不已,甚至殒命。

她解释:“我们平常也不补肝,不补心。而且心肝同清在抽动症用得最多”

那还用说,小儿心肝多有余。心属火,肝主风。火性炎,风则动。多动症和抽动症均表现为静不下来,乃心肝有余,故只能清泻。心火去掉,才能心平气和。肝火去掉,才能静止如水。心肝得宁,方能治本。

她说:“我一开始也是清的。但做了一个疗程未见任何疗效。我不得不思考”

思考,带着问题思考,才能回归理性和提高!我给她竖起了拇指。

“久推无效之后,我想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多动症和抽动症表现形式为整体人(多动症)和局部(抽动)的多动不假。理论上该清泻心肝。但这两个病却存在共同特征”

“什么特征?

“孩子注意力特别差,失去了自我控制能力”

“对!解决注意力,增强其自我控制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抑制多动和抽动”我完全同意她的观点。我也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可是如何才能够增强其控制能力呢?”

这可是十分重要而有趣的问题。我凝望着她墨镜下的眼睛。

“中医负责自我控制和调节的器官是心和肝!”

当然!人有五脏六腑。加上心包络是六脏六腑。十二脏中,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内经》突出心的核心地位,强调“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皇帝失去所主,人人自危,官员但求自保,国家岂有不动荡之理?而人之心失去所主,其它脏腑无法联系和管控,脏腑和脏腑所属的筋(肝)、脉(心)、皮毛(肺)、肌肉(脾)和骨与关节(肾)等将会不协调,不当动而动,这才是多动和抽动的本源。至于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专注疏导多余能量,使之发散而不至于憋闷于胸中。情志畅快,不憋闷,就不会多动和抽动。多动和抽动实际上是患儿失去正常肝之疏泄情况下的一种自我发泄!难怪《内经》才有“凡此十脏皆取决于(肝)胆”之说。

“那个时候我想,如果补心补肝,心功能和肝功能增强,相当于帮助皇帝掌控国家,授予将军更多威严。皇帝强大英明,将军威武雄壮,谁还敢乱说乱动?”

“哈哈!有意思。乱说就是秽语,乱动就是多动和抽动。不再乱说乱动,多动症和抽动秽语综合征不就痊愈了?”

天啦!虽然她的眼睛看不见,但心里是多么的明澈!

从此,对于多动症和抽动症,她既要清心经清肝经,直接抑制多动;又要补心经补肝经以增强患儿自我控制能力,以治根本。

再说一句,她补了心并未引来心火,将孩子烧焦。补了肝,并未招致惊风。

本来嘛!大前提是小儿推拿为绿色自然疗法。它不是具有药理作用的药物啊!

 

文章来源 公众号:廖品东教授小儿推拿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