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在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中的实例运用

评论890

案例1

乐乐,男,5岁。2018年1月26日初诊,发热1天。持续高热,40度以上,退烧药几乎无效,无汗、轻微怕冷、精神差、头晕、咽红、舌红、脉数。此时正值全国范围流感肆虐,察患儿之脉证,为典型流感表现。

辨证取穴:主穴退六腑,配穴平肝、清肺、清胃。

《推拿三字经》载“六腑穴,去火良”“退六腑,即去恙”,并注曰“重推六腑,以愈为止,此穴大凉去火”。小儿推拿比之汤药,应是即推即效,患儿以往发热用此穴退烧多屡用屡效,但此次我推了六腑穴近1个小时,体温竟没有丝毫降低。反思辨证似又未觉有何不妥,正踌躇时忽然想到,此次流感,顾植山临证汤药首推葳蕤汤。

朱肱《活人书》“冬温,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则伏寒变为温病,宜葳蕤汤”,用之高烧病人多是半剂至一剂退烧。遂改变思路,仅据六气以辨治。

丁酉年终之气,客气少阴君火加临主气太阳寒水,时下虽然已过大寒,但运气于人之反应往往稍有滞后,故单清独穴“天河水”。《推拿三字经》载“天河水,……遍身热,多推良”,注曰:“天河水穴通心,……此穴能清心火。”仅推了不足半个小时,患儿微汗,体温逐渐下降。

五运六气在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中的实例运用-图片1

按:《推拿三字经》曰:“独穴治,有良方”“所谓‘独穴’,就是在一定情况下,只用一个穴位多推久推,坚持下去,以得效为度。特别是对急性病更主张用独穴。”徐氏有“定独穴抵药论”,认为“退六腑为清凉散,天河水为安心丹……独穴为君,兼字为使”,并注曰“推一穴,如服药一剂”,且“本派推拿,主要用脏腑辨证法为主”。丁酉年“终之气(自小雪至大寒),主位少羽水,客气少阴火,‘阳气布,候反温,蛰虫反见,流水不冰’,气温偏高,《内经》讲‘其病温’,会出现流感等疫情。”2017年入冬以来,气候一直偏于燥热,有些应在春天开的花,如迎春花、梅花之类都提前盛开,这叫 “冬行春令”,阳气失藏,是产生疫病的运气因素。

这一时段出现的流感疫情,符合这一规律。顾植山认为“目前的流感属于冬温,应按冬温进行辨机论治。因为目前气候偏燥,可参考朱肱《活人书》所用葳蕤汤治疗。”

结论一:

反观本案患儿,初按脏腑辨治常法推拿无效,旋从运气时令的特点,按葳蕤汤意,独取针对少阴君火之“天河水”一穴,单用“清心火”法推拿,甫即体温得降。后虽结合口服葳蕤汤一剂,但用运气思路指导三字经小儿推拿取穴的有效性得到了初步的验证。

案例2

张某,男,1岁。2018年2月1日初诊,夜间啼哭近1年。该小儿自出生起,每夜啼哭,喂奶、哄逗,不能止住患儿啼哭,小儿白日精神,喂奶、进食、二便均无异常。多次求诊于中西医,按照缺钙治疗,与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也曾多次小儿推拿治疗,均无明显效果。因小儿长期夜间啼哭不止,影响家人休息和工作,虽非恶疾,但经年累日也深感痛苦不已。刻诊小儿外形、体格无明显异常,舌红苔白略干,指纹淡紫显于风关。

笔者考虑患儿之前推拿以常规脾寒、心热、惊恐等辨治均无显效,于此自应避免覆辙,而当另辟蹊径。故再仔细追问,得知该小儿啼哭多在下半夜,几乎均起于凌晨1点多,而终于3点左右。闻此笔者心中窃喜,此正契六经厥阴病机,“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三字经推拿善用独穴,考虑厥阴与肝胆相应,遂独取“平肝木”一法代厥阴病主方乌梅丸为治,推拿40分钟。次日,家长直呼神奇,小儿昨夜竟得一觉安睡至天明。后每日推拿一次,仍以“平肝木”40分钟,不意推拿三日,竟获痊愈。

按:“夜啼”为中医儿科独立病名,临床多见。传统小儿推拿多据脏腑辨证取穴论治,认为其由“寒邪凝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入夜腹痛而啼哭……胎中受热,结于心脾,或邪热乘于心……暴受惊恐,心神不宁而夜间惊啼不眠……乳食不节,内伤脾胃……胃不和则卧不安,因而入夜啼哭”。《推拿三字经》常以“补脾经、清心经、捣小天心、清胃经”等法为治。

然《内经》讲“人以天地之气生,以四时之法成”,“时”是诊治疾病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伤寒论》六经病都有“欲解时”,张仲景辨三阴三阳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辨“欲解时”,通过“欲解时”来判断三阴三阳的归属。顾师植山认为,“欲解时即相关时”,习惯讲的“六经辨证”实质就是以“六律”“六气”为标准的辨证法则。本案患儿啼哭有明确的发作时间规律,多啼于深夜1~3点,此正属六经三阴三阳厥阴相关时段。

结论二:

笔者遂一反小儿推拿脏腑辨证常法,据“六气辨证”,独取厥阴主穴以“平肝木”法为治,不意竟获神效。自宋钱乙为儿科立法以来,举世皆奉“五脏辨证”为圭臬,然仲景医圣之“六经辨证”,既为百病立法,岂何独置赤子于不顾哉?今就儿科推拿,据“六经欲解时”为治,吹云拔刺而得窥一斑。

案例3

刘某,男,2岁。2018年3月7日初诊。呕吐伴腹泻1天。患儿从就诊前一晚起呕吐,饮水亦吐,非喷射状,大便一天四五次,稀水便。伴低热,阵发腹痛,小便减少,精神略烦躁。舌红苔白腻,指纹淡红显于风关。若按《推拿三字经》传统思路,吐泻不论原因,一般都要取用“若上吐,清胃良”之清胃经法以降胃气止呕,用“倘泻肚,仍大肠”之清补大肠经以理气化湿止泻,或用“吐并泻,板门良”的板门穴以升清降浊、调和脾胃、止呕止泻。然而半天时间,多位吐泻患儿,不约而同前来求诊,刘某已是今日上午就诊的第五例吐泻患儿,问及患儿吐泻诱因虽各不相同,但病象如出一辙,此非运气使然而何?

戊戌年,寒水司天,湿土在泉,中见太徵火运,燥热与寒湿相争

时下戊戌年惊蛰刚过,正值初之气少阳相火加临厥阴风木,风从火化,本已春暖花开,甚至气温一度飙升,几欲直逼30℃,可近日气温又骤降至冰点以下。《素问》曰:“太阳司天之岁,寒临太虚,阳气不令,正民病寒湿之会也”。鉴于此前运气辨治小儿推拿取穴,已验证多例确有桴鼓之应,结合刻下患儿一派寒湿困脾之病象,不及多想,便嘱治疗师对来诊吐泻患儿均取“外劳宫”一穴,揉40分钟,左右次数相同,并嘱家长注意及时给患儿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次日复诊,五名患儿推拿后呕吐均未再作,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几近痊愈。遂嘱继续上法治疗。

按:《推拿三字经》载“上有火,下有寒;外劳宫,下寒良”“外劳宫为逐寒返魂汤”,独取“外劳宫”穴,看似与吐泻无关,却恰与时气相符,故得应手便痊。一日之中多个小儿同病吐泻,脉、舌、证等同一寒湿之象,此非六气时行为邪而何?《内经》云:“谨守病机,无失气宜”,今根据五运六气,从证的象来调气转机,推拿实效再次得以证验。此似为徐谦光《推拿三字经》临床取穴又增一新法,实乃为中医“各以其气命其脏”之理论实践再添一佐证耳。

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曾说:“五运六气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虽针刺有“子午流注”传世,但五运六气是否一样可以指导推拿,之前似无相关著述。徐谦光言“穴形广多,在医变化……治病万端,不能枚举,学者苟能潜思默会,豁然贯通,是则余所厚望也。”

五运六气在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中的实例运用-图片2

《推拿三字经》来源于临床实践。书载“徐谦光……自推手,辨诸恙;定真穴,画图彰”,徐氏为疗母疾,“每日推拿自手,切磋琢磨气行顺逆,辨别有准,何病何推何拿,何数何验,如是定出真穴,何病何穴何处,何推拿也,画图彰明。”虽言“吾载穴,不相商;老少女,无不当”,但徐氏仍寄语后学“推诸疾,学者变;画图穴,诸审详”, “推诸所一切之疾,全在学者变化,不能尽言。” 勉励后学者勿墨守拘泥。

结论三:

笔者自忖“欲明前人治法之非偏,必先明六气司天之为病”“五运六气,乃天地阴阳运行升降之常道也”“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五纪”,小儿之于成人虽“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但正如徐氏言“皆气血,何两样”。

徐氏既“定独穴抵药论……君臣佐使与用药同”,今笔者以运气药方反推取穴论治,皆获效验,此岂非为用《推拿三字经》再觅一真途,亦徐氏之深所望矣哉!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