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易學時,所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一些專用術語、專用辭語:
“承“、”乘“、”比“、”應“、”據“、”中“、“正“等“易學象數學”中的“爻位之象”。它們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是事物處在不同的位置上、不同的層次上、不同的時空環境條件下與周圍應該如何對應與呼應的關係;我們應該怎樣去分析、歸納事物;應該得出什麽樣的結論來,等等。講的都是些思維方式和思想方法。其中,還包含了一些”爻位之象“之間的”爻象“規律及其相互之間的組合變化的認識與表述原則、方法與規律、特點等。
“八卦之象“ ”六畫之象“ ”爻位之象“(“上下”“左右”“外内”“前后”“往來”“遠近”“南北”“贞悔”等象,以及“互象”“連互之象”“四爻连互”“五爻連互”“半象”“連半象”“類象”等)、 ”方位之象“ ”反對之象“[“反象”“上半反”“下半反”“上下(同時)反象”“對象"“上半對”“下半對”、既反又對的“反對之象”] ”交易之象“ ”像形之易“ ”先天八卦方位之象“ ”後天八卦方位之象“。還包括”大象“ ”廣象“ ”類卦之象“ “包卦之象” “參象”、“像卦之象” “命卦之象” “聲應之象” “辟卦之象“(即“月卦之象”“消息之象”)等主要且經常用得到的”象“變方法。在這些象變方法中,還包括了許多我們在保持原來表述意義基礎上,所延伸及發展出來的象法、象變與象相對應的內涵意義。
以上這些“易學易學”及“易學象數學”中“象”“數”合和、以變的認識與表述的對應變化及方法,就類似是我們現代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醫學、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媒體、教育等學科和領域中的定理、定義、定域、公理、公式、定律、規則之類,都是一些思想方法和變換或轉換公式—只不過是,我們并沒有形成和使用像西方科學那樣的文字與數字組合式的“公式化”的表達方法就是了。而是運用“卦”“爻”組合結構的幾何形變(象變)與其相應數理統一的變化,來直接也是很直觀地進行對一切事物及變化的包括形象思維印證性表述在內的表述方法。但是其間所運用的最基礎的思維,是永遠“不易”(不變)的“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對應統一“的本體論的概念、規律及思想。而且,這“一陰一陽“的對應關係及其組合狀態,是可大可小,沒有任何固定的界限與固定組合變化的死板性對應格式與模式的。
它為我們中西醫學及醫學中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組織工程及其三維支架等構成、生成、消除排異等的難題的研究與發展;
物理學中的天體與高能粒子的構成 、規律及其模式等的深刻認識;
天文氣象狀況的預測、利用及災害的生成與預防;
農牧業的生產、產量與災害的預防和調控;
政治與經濟的“求同存異”與和諧,還有宏觀認識及調控;
各種軍事戰略戰術與其相關技術的發展及運用;
各種化學與化工、計算機硬件與軟件邏輯、構成及其平臺模式、“算法語言”、存儲技術革命;
各種網絡構成及其“海量訊息系統”的“大數據“平臺的組成與架構;
各類事物的產生、發展、消亡、轉化、關聯、構成、規律、共性與差異等的觀察、分析、研究、認識、發展等, 提供了一些意想不到好效果、好思路,尤其能儘量去解決人們對各事物的觀察、分析、探討與研究中世界觀、方法論、哲學、數學、邏輯學方面的整體、全面、系統性的正確認識。
來源:《易象延》第五冊